一通栏 一通栏
二分一通栏
建构与前行:新时代广东美术馆的发展之路
广东美术馆自1997年11月28日开馆以来,至今已走过20余载。在历代美术馆人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美术馆于2011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前沿的重要艺术机构及广东美术形象,同时也是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广东美术馆始终坚守“传承广东美术基因、探索珠三角艺术生态发展、促进国际艺术交流、提升观众艺术素养”的文化使命。2019年12月,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畔三江交汇处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奠基,并于2024年4月正式启用。在新馆开放之际,广东美术馆特别策划推出“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全面展示近现代中国美术及广东美术的辉煌历程,为公众献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落成开馆为广东美术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广东美术馆从此囊括白鹅潭和二沙岛两大馆区,形成“一馆两区,错位发展”的新格局。白鹅潭馆区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态研究,探索国际艺术交流合作,努力建成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当代美术场馆。二沙岛馆区重点对20世纪以来近现代广东美术进行研究,是有近30年历史的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珍贵历史建筑和构建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该馆区注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地区艺术品保护和修复工作,为广东美术、文博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策划高质量品牌展览
从近现代美术研究到当代艺术呈现
广东美术馆坚持尊重历史的原则,以专业的史学研究态度,持续关注、梳理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状态,将广东美术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及当代背景中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更加宽广的维度展开对20世纪整个中国美术状态的关注和研究。多年来,广东美术馆以“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海外华人美术研究以及当代艺术研究”作为学术研究和策展的方向,围绕立足本土、关注国内、加强国际交流的思路,强调“沿海性”与“当代性”。 

“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现场
广东美术馆开馆系列大展包括“觉醒时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未来花园——当代公共艺术展”,以及“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八大展览,共展出海内外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余件作品,主题多元、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前7个展览以广东美术馆近30年的收藏为基础,并借入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艺术机构的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特别是广东美术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其中既有齐白石、林风眠、吴昌硕、黄宾虹、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等一批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师的精品佳作,也汇集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等表现新时代社会风貌的优秀作品,还打造了沉浸式数字展、当代艺术实验展等,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特别引进的“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将展出拉斐尔、鲁本斯、提香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区16、17世纪的艺术大师的55件真迹作品,展现广东美术自觉拥抱世界经典的自信与能力。
广东美术馆以“中国近现代美术特别是广东和沿海近现代美术,国际美术及当代艺术”作为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以立足本土、关注国内、加强国际交流为出发点,坚持自觉自主、开放多元的学术态度,探索多样化的策展机制。近10年来,在众多学术力量的支持下,广东美术馆在不断变化的全球语境中,创新丰富展览模式与学术主张,通过品牌展览与多元形式的展览,配合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相关扶持项目,包括广东美术馆学术提名展、7号空间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M4学术提名展等一系列多层次的学术品牌,以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国内艺术生态的构建与发展。
在本土文化艺术研究和策展方面,广东美术馆不断探索当代语境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系列近现代美术研究展,以历史脉络梳理、专题研究等方式讲述广东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故事,重新审视其成就与价值意义。我们还不断完善近现代美术名家个案研究系列,推出了王肇民、廖冰兄、潘鹤、关良、胡根天、汤小铭、林丰俗、林墉等一系列研究展,将曾经为广东近现代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出贡献的艺术家进行全方位的专题研究,将丰硕的艺术成果呈现给公众,讲述生动的艺术故事。
在当代艺术领域,广东美术馆是国内最早创办“三年展”展览机制的美术馆之一。近年来,广东美术馆巩固和提升“广州三年展”的品牌地位与国际影响,打磨并深化“广州影像三年展”在业界的权威性和辐射力,发起创立“广州设计三年展”“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等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从文化地标的打造到学术品牌的构建,广东美术馆通过全方位的实践,为公众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和高效能文化服务。
建立健全典藏体系
荟萃时代精品
广东美术馆始终围绕立足本土、关注国内、加强国际交流的思路,有计划、按阶段、分专题有序展开收藏工作,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而系统的收藏体系。广东美术馆坚持以藏品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展览策划、公教活动和传播推广等手段,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及其家属和社会热心人士将优秀作品慷慨捐赠;广东美术馆推出的一系列馆藏作品展,多次入选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资助项目。
近年来,广东美术馆根据自身学术定位,将收藏和研究重点放在广东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中国当代美术、海外华人美术和国际美术等几个方面,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收藏上已经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建立和完善“20世纪中国美术陈列”和“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积累了珍贵且详尽的艺术作品和研究资料。
在广大艺术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广东美术馆已拥有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水彩、粉彩、综合媒材、影像、漆画、漫画、插画、连环画、素描、年画、宣传画、装帧设计、剪纸、书法等相对完整的收藏体系,藏品总数达到4万余件。在艺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的国际趋势下,广东美术馆在对藏品进行征集、保护、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思考如何对藏品进行活化,充分发挥藏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近年来,广东美术馆通过展览、出版、交流、数字化分享、惠民文创、公教活动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藏品活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使学者获得一手研究资料的同时,也让公众能够在展厅看到特定时期最鲜活的艺术作品,并从呈现的藏品中感受到当时的时代精神。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现场
近10年来,广东美术馆充分活化利用馆藏资源,自主策划推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17年)、“时代风华——20世纪中国名家美术精品展”(2018年)、“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1949—1978)”(2019年)、“乡土人间——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2022年)等众多优秀的馆藏研究展览项目,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奖”等奖项,让学界和公众都能从中窥见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基本样貌和演变轨迹。
广东美术馆坚持做好藏品的归纳、整理和宣传,对藏品进行分期整理出版,现已先后出版五期《广东美术馆藏品图录》及《广东美术馆藏品大系1997—2023》,将所有藏品和相关资料详细记录下来,便于研究、展览以及教育推广,也方便了与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
基于自身的收藏和学术方向,我们还先后成立了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广东当代艺术研究机构、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等研究机构,在多元的学术氛围中确立起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主张,见证并推动了广东美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策划丰富公共教育活动
艺术使生活更完美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导览活动现场
广东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在儿童美育、公共教育方面积极探索。近年来,广东美术馆立足本馆艺术资源,面向社会公众策划组织公益活动,在多次大型展览的公共教育实践中,搭建了具有广东美术馆特色的公共教育框架体系。广东美术馆始终以“人”为中心,用层次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与公众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逐步完善了包括观众研究与活动评估、导览、讲座、工作坊、美术馆课堂、墙外美术馆、主题活动、教育互动空间、教育材料、教育云空间、文化志愿服务以及探索观众介入艺术新形式的“艺术互动实验室”等活动主题和类型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体系。经过长期积累和持续开展,广东美术馆拥有了多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公共教育品牌项目,如“我心中的美术馆”“通过艺术看自己”“艺术体验工作坊”“美术馆课堂:感受原作的温度”“艺术疗愈,病房花开:儿童肿瘤病房公共教育项目”“视觉/非视觉:盲童艺术体验系列活动”“一起看展览·专家导览系列活动”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东美术馆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成立了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招募和培育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投身公共文化服务,扩大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覆盖面,有效提升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品质。
广东美术馆在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的同时,为公众提供高效能文化服务,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公益品牌“艺术进万家”和“美育乡村支教”“美术馆来了”等项目,努力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多维度连接。在积极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中,增强馆际交流,让艺术融入生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艺术文化体验和创新服务。历经20余年,广东美术馆通过切实的教育实践和国际化的视野,形成了以公众美育为核心、宏观与微观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教育体系,致力于用艺术资源促进人民群众审美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实现岭南文化、大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艺术品保护和修复工作
重视美之传承
广东美术馆是国内较早推动艺术品保护和修复的美术馆之一。2019年,广东美术馆专门设立艺术修复部,进一步提升藏品保护和修复的规格、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艺术修复部拥有一批基础检测与修复设备,设有中国画装裱修复室、油画修复室、古籍文献修复室、陶瓷器物修复室、科学仪器实验室和作品修复拍摄室,可以开展中国书画、油画、古籍文献、陶瓷器物4类艺术品的修复,成功修复过李铁夫、冯钢百、关山月、司徒乔、汤小铭等一批画家的重要作品,在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技术实践、实验室运作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国内美术馆中处于领先水平。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保护和修复中心成立仪式现场
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地区艺术品保护和修复工作,今年7月,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依托广东美术馆正式成立。中心对标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打造华南及大湾区艺术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高端平台。中心的成立必将有力推动国际国内特别是大湾区各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文博单位的联动互通,推动华南地区艺术品预防性保护和修复技术的提升、修复人才队伍的建设、修复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以及公众对艺术品修复的认识和重视,为广东美术、文博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助力广东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作出新的贡献。
加强文化交流
关注全球艺术格局与生态
广东美术馆致力于以多元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多个国际艺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开放的国际格局。
近年来,“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展”“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等展览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和俄罗斯展出,实现跨地域的艺术文化交流。同时,广东美术馆也积极举办包括毕加索、亨利·摩尔、达利、赵无极等在内的国际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举办“肖恩·斯库利:抵抗与坚持”“林飞龙与诗人”以及“美即惊骇之始:玛吉·汉布林的绘画艺术,1960—”等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此外,广东美术馆历来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举办“地点与模式:当代艺术策展研讨会”“当代语境下的多位思考——2016策展人论坛”“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学术研讨会”“媒介化感知与创造性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国际论坛”“2019藏品收藏管理学术会议”等,这些学术活动构成广东美术馆学术定位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术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基础和经验启发。 

“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开幕式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指出,“新征程上,希望中国美术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办馆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美术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美术馆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东美术馆将继续按照广东省委关于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的指示要求,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未来,广东美术馆将一如既往地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研究收藏、藏品活化、文化惠民,贯彻落实好回信精神,努力将自身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地标,讲好广东艺术文化故事,塑造区域艺术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繁荣,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2004-2024 中国投影网
 咨询:0755-26391166

触屏版电脑版

  • 投影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