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下面一通栏 内容标题上一通栏
内容标题上二分一通栏
中国首个沉浸式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

中国首个沉浸式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坐落于南京幕府山,将数字艺术与禅宗文化相结合,创意性采用AIGC、裸眼3D、投影、灯光等技术,依托达摩古洞景区文旅场景和独特的石窟载体,通过演绎禅宗中国化历程,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生态、科技、美学为一体的智慧光影艺术空间。

一苇渡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航拍图

一苇渡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导览图

于长江边、幕府山中,听一段关于达摩的传奇故事,寻一份独属金陵的风雅记忆,看一座山谷里的光影艺术展览馆,赏一场惊艳历史的六朝美学盛宴,渡一段穿越千年时空的石窟光影艺术之旅。

一苇渡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户外广场日间

项目文旅载体为2016年幕府山矿坑修复期,由孙家彬教授设计百余尊形态各异的达摩塑像,恢复重建的禅宗文化主题“百态达摩”石窟。2023年,依托此文旅场景上下两层1786平方米空间,由众多艺术家共同创作,一层演绎区和互动区、二层探索空间的沉浸式游览线路设置,以通俗易懂的光影语言呈现“百变达摩”,再现“一苇渡江”、“达摩东来”、“梁武辩佛”等传奇故事。

一苇渡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户外广场夜间

相传,达摩抵达金陵,因与梁武帝主张不同便决定离去。梁武帝得知后率文武百官骑骡追赶。到幕府山前,见两山忽合,一行人被阻,是为“夹骡峰”。达摩见有人追来,就折苇化舟,飘然过江,这便是“一苇渡江”的由来。

游客进入石窟第一空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超300平方米,双侧、顶面皆石窟空间,一段12分钟光影故事,以这个凹凸不平的石窟为天然舞台幕布载体,沉浸式光影技术,完美演绎了达摩东来、梁武辩佛、一苇渡江的故事传说。

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与石碑互动;填写信息后放飞代表美好愿望和祝福的孔明灯。

巨幅达摩呈现空间采用原洞窟30米挑高穹顶特点,通过“长江之水天上来”、“百态达摩洞窟幻化”、“24米数字达摩站像渡江” 三个视觉场景故事,以及裸眼3D,石窟虚拟壁画变换等,巧妙依托石窟石壁呈现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光影视效,让游客的视觉沉浸式体验到达峰值。

通过人机交互体验,再现渡江后的达摩,以杖点石、遂涌清泉的神奇故事。此处通过新科技技术,为游客营造了一个沉浸式互动体验,游客站立特定位置,唤醒新场景,增加新奇特感受。

此处通过圆镜载体讲述达摩故事、万花筒面壁交互空间、烟雾激光线条等空间、载体和内容,向游客呈现出一个艺术交互体验空间。

此处传承中式浪漫和禅意,通过AIGC技术运用,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光和浪漫趣味,让游客在观影的过程中参与互动,增强虚拟现实体验感。

星河万象,永无止境,通过光影技术打造宇宙空间,让游客沉浸在探索宇宙之广袤,星河无垠之中,营造人与宇宙沟通的哲思。

光从天上来,幻化成一缕不断变换的光线,时而包围着游客,时而游走变换,此处营造日月之光,冲破纪元为游客而来,增强游客交互、拍照沉浸式体验感。

繁花似锦的线条通过光影投射在石壁上,每一个符号花纹,都代表了一段故事、一个期望、一个智慧的诞生,此处通过光影呈现效果,增强游客对于知识和想象力的探索。

“一苇渡”是一场沉浸式东方美学视觉盛宴。在艺术内容创作上,沉浸式光影故事的核心定位在达摩与长江的关系上,以“渡”为主题切入点,形成“渡人”“渡己”“渡江”三个内容层次。具象成三个影片画面篇章:“达摩东来”“梁武辨佛”“一苇渡江”,近60分钟气势恢宏的视觉画面中,既有传统六朝美学色彩艳丽的呈现、又有现代线条变换的赛博朋克风、更有松绿、群青、嫣红、青冥、石蜜、檎丹、茈藐等多种中国传统色多角度多层次使用,从美学和艺术角度集中向游客展示一个充满东方美学的光影艺术空间。

在艺术视觉创作上,充分体现科技美学和中国禅文化的深度交融。运用大量凹凸起伏的石块组成了画面介质主体,借鉴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效果,使视效画面和石窟环境深度融合,结合3D光影和视觉动效,让每一幅影片画面华丽生动,为游客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视听盛宴。近30米的穹顶使洞内的音场宛如一座音乐厅,可谓自然与高科技的巧妙结合。在达摩形象的诠释中,有别于传统达摩,保留适当美型、趣味和儒雅洒脱,构建更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需求的形象。

右相关厂商下 右热点信息上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2004-2023 中国投影网
 咨询:0755-26391166

触屏版电脑版

  • 投影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