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下面一通栏 内容标题上一通栏
内容标题上二分一通栏
守护大美敦煌,“石窟卫士”与海康威视的数智探索

敦煌莫高窟

在大漠风沙中矗立了1600多年

时间的摧枯拉朽与文明的盛大不衰

在此奇妙并存

当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跨界相拥

文物珍宝有了“数智守卫”

 

安全是底线、红线、生命线

 

“安全”这个词对于莫高窟有着别样的分量。“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是底线、红线和生命线”。

敦煌研究院是我国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中国4大石窟中,这里独占2席,6个石窟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研究院同时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运行格局。(上图为麦积山石窟)

 

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7公里都是保护区的范围;洞窟区域周边,还有4个文物展馆,周围还有几十处散存文物。荒漠戈壁中,四通八达,开车或徒步都可能靠近莫高窟的核心区域。

不止于文物安全,游客安全、职工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等重任也落在了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工作人员身上,这也让他们有了“石窟卫士”的称号。

 

“我们面临的不单是传统的防盗防破坏风险,而是一种更综合、更复杂的安全风险管理。”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副处长张帅介绍到,有些风险源于自然环境,如突然降水,沙尘暴带来的破坏风险;崖顶环境脆弱,易被闯入车辆破坏;非开放洞窟,更是外来人员的禁区。

为更好守卫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文物安全,敦煌研究院与海康威视进行了历时3年的数智探索。智能物联技术的到来,为大漠明珠的守护,增添了智慧力量。

 

智能物联为“石窟卫士”提效

 

敦煌研究院携手海康威视打造的莫高窟安防升级改造工程,是甘肃省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文物平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升级改造后的安全防护体系,由入侵报警、视频管理、电子巡查、无人机等智能物联系统组成,通过海康威视文博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一院六地”石窟安防系统的全面联通,大大提高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的能力。

3分钟可达现场,数智预警更高效

 

系统升级后,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技防覆盖,预警信息也更加多元、反应更加敏捷,助力莫高窟实现数智预警,提前感知风险并及时处理。

一旦有人靠近禁区触发警报,将立刻派出无人机或车辆和人员,“窟区3分钟左右就可以到现场,远的地方5-6分钟。” 张帅介绍道。

智能分析加持,巡查效率大大提升

 

系统同时提升了“石窟卫士”们的巡查效率,减轻了人工巡查的压力。

 

“以前我们基本上是单靠人工巡查,重点区域2小时就要巡查一次。现在,视频与人工复核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智能分析功能,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除了守护文物安全,石窟卫士们还守护着游客和职工的安全。系统连通酒泉市消防支队、敦煌市公安局,民警帮助解决游客走失、找寻遗失物品、解决游客纠纷的效率大大提升,“从原来的3-4小时,到现在最快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更懂特殊场景文物安全需求
守护沙漠中的艺术瑰宝,智能物联“懂得”它的特别需要——

 

夜晚环境,黑光技术带来更好的夜间图像效果;

风沙天气,防抖、透雾功能带来了更稳定的安全保障;

为和谐融入自然景观,广角技术减少了立杆的搭建……在各种场景中,始终为“石窟卫士”们提供数智助力。

莫高窟人的接力守护

 

历经千年,莫高窟魅力依然,这得益于一代代莫高窟人毕其一生的接力守护,在石窟卫士们的捍卫下,莫高窟30多年没再出现文物安全事故。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让石窟卫士们铭记于心,并用行动去印证,为整个文化遗产事业保驾护航。

“希望和海康威视等技术企业一起,进行更多的数智探索,提升我们所管辖石窟的整体技防水平,让我们在文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思路和经验,能够为国内其他文博单位尤其是石窟寺安全管理行业提供借鉴。”张帅表示。

 

右相关厂商下 右热点信息上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2004-2023 中国投影网
 咨询:0755-26391166

触屏版电脑版

  • 投影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