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下面一通栏 内容标题上一通栏
内容标题上二分一通栏
互联网医疗破局:从混沌到破晓

2020年对互联网医疗来说无疑是破局之年,前有疫情拦路、后有医改助力,资本市场也有了新的动向。上周,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股。上市当天,京东健康开盘价为94.5港元,较发行价涨超33%。

互联网医疗正式进入快车道。

本篇文章将聚焦三个问题:

1、互联网医疗处于什么阶段?

2、资本市场有何动向?

3、互联网医疗场景有何突破?

尽管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明确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鼓励态度。

《纲要》提出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但囿于医疗体系复杂,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技术与资本力量很难迅速抹平信息鸿沟、供需双方需要漫长的培养习惯过程、市场不易被打透等难点,互联网医疗的存在感一直都不强。

以医保支付系统为例,医保方出于防止“盗刷”的目的一直对互联网医保支付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同时医保本身也没有完全达成全国省级统筹、“个人账户、家庭账户、统筹账户的综合管理”等问题。

同时,医保秉承着广覆盖低水平的政策,是无法去覆盖更多有价值的医疗服务的,只能覆盖问诊这一领域本身。而中国的问诊价格又很低,没有直接控费的动力。而且,医疗机构和医生并不是按照价值考核,除了科研他们也没有动力去提升病人的健康状况。这就导致服务方与互联网医疗的意愿完全不一致,也很难依靠服务方去推动自身的规模性发展。

新冠疫情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需求端的培育,快速提升了消费者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疫情催化下,从用户端、服务端到支付方,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每个要素都发生了积极且长期的变化。

仍旧以医保支付系统为例,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指导意见》,《意见》发布后,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四川、广东、宁夏等多个省市临时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支付,同时,复诊续方项目也在全国多地陆续试水纳入医保支付,线上看病—购药—支付(医保报销)的就医闭环就此彻底打通,为互联网诊疗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局面正在被打破。

除了互联网医保支付系统的打通,在疫情的催化下,在线问诊的需求也不断被放大,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不断释放。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次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7倍。

谁都不会放过眼下这块香饽饽。

从资本市场上来看,截至上周,港股市场有超3000亿的京东健康、3000亿的阿里健康与1064亿的平安好医生。A股市场有以创业慧康、卫宁健康、鱼跃医疗为首的互联网医疗概念股。

2020年8月,字节跳动以数亿元对价全资收购百科名医,正式将触角伸向医疗领域;

2020年11月,腾讯医典宣布启动医学科普官计划、大众科普官计划、内容开放计划三大计划,表示要以社交化和场景化普惠大众。

再加上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丁香园等早期入局者,市场已然相当拥挤。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目前主流逻辑还是以“医药联动”为主。药品市场巨大,截至目前,中国产业互联网企业里超过万亿市场规模的仅有阿里巴巴一家。但国家医保局所推动的药品耗材交易采购平台,现存的年交易量已超过2万亿。

京东健康:主营业务为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前者向后者提供优质流量,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两大业务的强协同效应最终形成了京东健康“医药联动”的闭环体系。

阿里健康:通过大健康领域的产品覆盖,以及结合多功能医疗服务,逐渐转型为贴合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助手。阿里健康大药房总经理刘恒浩表示,目前阿里健康大药房与药师、医生仅仅就用药咨询方面合作,将来,借助阿里健康构建的互联网医院,阿里健康大药房将会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医疗健康服务。

但伴随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健康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加之新基建的建设,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拓展。

“医药联动”仅仅是互联网医疗产业中细分的一个应用。在5G等新基建的助力下,应用场景得以进一步拓展。

远程手术

早在2018年我国就陆续有不少5G远程手术的试点。借助5G技术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位于千里外的医生能够为医疗水平不够发达地区的患者进行高水平的手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在4G网络时代几乎不可能做到。4G网络延迟在10毫秒左右,如果是一台心脏介入手术,医生很可能因为时间差造成冠脉破裂而导致手术失败。在5G网络条件下其延时仅在1毫秒左右,几乎零延迟,极大地降低了远程手术的风险。

急救车

患者进入急救车后生命体征、影像等数据就能实时地传递到决策中心进行远程诊断,决定患者需要送到的医院。在急救车抵达医院前,相应的绿色通道已经开放,医生与手术室也已经准备好,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智能终端覆盖

5G基站理论上能够在每平方千米覆盖超过100万个智能终端,是4G网络的100倍,这为院内机器人应用的发展提供了网络支撑。院内常用机器人如查房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感染控制机器人等,往往会配置多个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需要进行网络连接。在4G网络条件下已有的基站信号覆盖手机、电脑等常见智能终端已略显吃力,对新型智能应用来说,显然无法支撑,而5G网络的普及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打破数据孤岛,连通产业链

放眼全国,三甲医院只有1308家,仅仅凭借这1308家三甲医院,根本无力承载14亿人口、每年多达80亿人次的就医需求。与热热闹闹的三甲医院相反,全国还有90多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每天却门可罗雀。通过打通数据,能够真正将基层医疗的能力调动起来,同时,连接药店、药企等各个环节,做到整个看病过程畅通无阻,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同时,大数据的采集能够更好地加强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和更好的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完善整个医疗体系。疫情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腾讯公司宣布了与大数据有关的合作,双方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流行病筛查、流行病疫情预测预警等领域。腾讯公司还进一步研发医疗联邦学习框架,在保护不同医院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完成疾病预测模型,为医疗大健康的各种潜在应用如慢性疾病防控、疾病早筛、医保控费等探索新方向。

人工智能

同样将受益于新基建的还有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基于医学影像等的疾病早筛、辅助诊断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肺癌筛查、心脏风险预警乃至疫情期间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等诸多领域都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平安好医生”多年来在人工智能辅助咨询领域更是取得了数亿人次线上问诊的实绩。人工智能对解决医疗资源供给端的不足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不过,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尚有两个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不断完善并提升人工智能医疗技术,提升诊断方案在不同场景不同数据源下的准确性。二是如何实现规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应用。新基建政策的推出在这两个方面都将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的升级以及商业化。

医疗人才培训

在多点执业进而是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医生会向更好的医疗机构流动,对人才的争夺将常态化,获得良好的训练是很多处于上升通道的医生所渴望获取的。多层级的医疗机构的协同对医生的要求明显变高了,这些都绕不开长期的培训。线上培训将会成为大趋势。

马云曾经说过:“下一个能超越我的一定在健康产业”。

互联网医疗未来已来,这不仅是因为互联网技术本身,更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理念所带来的变革要素。把握拐点之年,接住山下滚落的石头,拓宽互联网医疗的产业边界,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持续发人思考的问题。

右相关厂商下 右热点信息上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2004-2020 中国投影网
 咨询:400-6789-360

触屏版电脑版

  • 投影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