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栏
二分一通栏
什么是感官革命?8月13日答案揭晓!
2019-08-08

什么是感官革命?

  01
  维米尔的秘密武器

  15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之一,孕育出非常多崇尚人文主义的艺术大家,维米尔便是其中之一。维米尔的作品以生动逼真见长,特别是在光影细腻的变化上有着超凡的感知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这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称作“北方的蒙娜丽莎”。画作中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含蓄、惆怅又充满希望的神态在维米尔的笔下惟妙惟肖,令人直呼:“简直像用相机拍出来的一样。”

  是否是因为天才扎堆诞生在15世纪,才带来了这一时期艺术文化的飞跃,答案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2002年美国人Tim带着同样的猜想,用了14年终于发现了300年前维米尔的秘密武器——暗箱。这种暗箱类似于今天的相机,暗箱前端装有镜头,光线穿过镜头到达一面镜子上,再由这面镜子投射到暗箱上面的毛玻璃上,画家将一张白纸铺到这个毛玻璃上,按照映到纸张上的影像临摹,这样的画面光影则更真实,也更立体。
  迷底揭晓:人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交错,科学思想的进步和光学技术的发展,使得15世纪的画家们大量使用小孔成像、暗箱等简单的“摄影”器材来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帮助,并由此完成了众多现实主义作品,成为人类史上的艺术瑰宝,也为相机的出现留下伏笔。

  02
  “让拍照像写字一样简单”
  让我们把时间再拨回到1879年,美国纽约一位年轻的银行职员乔治·伊斯曼计划购买一套相机,并憧憬着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第一次旅行,然而当时的湿版工艺相机笨重且复杂。相机本身和冲洗照片的药水及设备加起来大到需要准备一辆单独的马车,而且需要现场拍照现场冲印。出于浓厚的兴趣,伊斯曼决心改进摄影器材,简化拍摄手续,让照相机变得像写字一样简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

  1880年4月,伊斯曼辞去银行职务,在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的干版胶片,尽管干版比湿版方便了不少,但伊斯曼仍不满意。于是,伊斯曼开始尝试用纸张代替玻璃作为片基,制造出了可以卷起来的纸基胶卷,再后来他又开始尝试用透明的赛璐珞代替纸张作为片基。终于在1888年伊斯曼对外正式宣布,他已经制造出可以卷起来的新型“伊斯曼胶卷”,这就是一直通用至今的标准透明片基胶卷。

  人类文明得以推进正是因为我们“永不知足”,伊斯曼因为不安于现状,胶片才得以诞生,更幸运的是我们不止有一个伊斯曼,1891年,在“伊斯曼胶片”的基础上,爱迪生发明了可以记录和播放动态画面的电影机,自此更精彩的电影艺术大门打开了。
  03
  “让电影还原本色”
  胶片的诞生催生了电影的发展,但此时的影像还是黑白的,直到几十年后电影的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现场邀请了600位来宾,包括当时颇有声望的艺术家、作家、政治家、出版家、摄影家等等,在这一次发布会上他们向世人展示了历史上第一种可用于商业操作的色彩工艺——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仅发明者能掌握使用,而且对摄影师来说也相较简单。

  从1907年到1935年这段时间,大部分摄影师都尝试过彩色干版摄影,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且不可控因素的存在,这一项技术最终没能让彩色摄影代替黑白摄影成为主流。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真正让彩色摄影流行起来的是两位音乐家曼尼斯和戈多夫斯基,他俩从小就对彩色摄影充满兴趣,1921年大学毕业后他俩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彩色胶片,虽然二人的发明也取得了一些专利,但收效甚微。直到1930年受邀来到伊斯曼(故事二中的主人翁)公司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后,研究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到了1935年,曼尼斯和戈多夫斯基的彩色反转片终于研发成功。该产品被命名为Kodachrome,最初的产品是16mm胶片,1936年才又推出了35mm型胶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电影胶片,由此彩色电影才成为主流。

  过去几百年时间,影像改变了人们记录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从绘画到摄影再到电影,一个个伟大的创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一次次的颠覆,一代代的创新者从不妥协,不断突破现有技术的边界,给人类带来最极致简单的体验,用光影改变生活,这就是感官革命!

-
8月13日
极米将再次掀起感官革命
邀您一同见证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2004-2019 中国投影网
 咨询:400-6789-360

触屏版电脑版

  • 投影网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