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视觉效果震撼 高科技制作团队护航

中国投影网投影资讯 来源:北京晨报 2012-5-22 10:45:05 编辑:木铎 [ ]
  【中国投影网资讯】5月17日晚,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在国家体育馆进行了第二场试演,气势恢弘的现场演出再度让现场观众感到无与伦比的震撼。演出中,高科技视觉特效是最为突出的看点之一。无论是序曲中奔跑而来的虚拟“北京人”,还是在浩瀚星空中,“神八”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都让观众们在赞叹之余,充满了好奇。昨天,记者特意走访了舞台的高科技创意制作团队——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晚会开场时的全息投影秀《记忆的时空》,运用的是幻影成像技术。”水晶石影视传媒副总经理刘剑首先解答了“虚拟人”的疑问。随后,《天安门》项目组技术总监赵晋仪现场解密,其实看似空无一物的舞台上有一块高8米,长16米的透明全息膜,“我们在舞台上用了全球最大的一块全息膜,全息膜的厚度大约相当于3层手机保护膜。”也正因为此,如何保证全息膜平稳降落到舞台成了团队遇到的一大难题,“因为一旦出现抖动,影像就会跟着抖动,要达到最佳立体投影效果,我们就不能让观众看到这张膜。”相信细心观众一定会发现在这一篇章中,舞台上有两个身着黑衣的演员,“其实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保证全息膜的平稳降落,并把全息膜控制在最佳投影角度。”

  通过3D影像完美再现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则是水晶石在舞台上实现的第二个视觉特效。观众通过佩戴3D眼镜,身临其境地置身璀璨星空中,目睹宇航员抱起小男孩升空,携手翱翔。“3D技术一般被用在电影院。这次演出中,3D弧形屏幕位于舞台上方,呈45度的地方。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时需要将画面倾斜,以保证观看的视觉垂直,这难度很高。”刘剑介绍道,“这幕演出更多展现的是影像技术与真人表演的结合,实现魔术般的效果,通过镜头的切换,给观众造成一个视觉假象,巧妙地完成舞台上真、假人的切换,防止真、假人在舞台上‘打架’。”而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3D技术引入现场大型演出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北京晨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


资讯评论

投影
网媒聚焦